【福星】 福神也为星神,来源于三官信仰中的天官,即岁星,称岁星照临能降福施祥。道教五斗米教祭酒时会为病人写三通文书,即三官手书,祈请于三官大帝为人赐福、赦罪、解厄。于是,人们便把天官作为福神来信奉了。后来又将其人格化,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福神杨成。 在清代,天官信仰极其广泛,天官赐福的年画也是多姿多彩。图中天官是一副大员外的形象,身穿大红官服,龙袍玉带。手执如意,五绺长须,面容慈祥和蔼,显得非常雍窖华贵。有的年画上,天官慈祥地携五童子,童子手中各捧仙桃、石榴、佛手、春梅和吉庆鱼灯。张贴这些年画,人们就是为了祈求天官赐福长寿。 福神杨成 福神杨成,本为历史上的人物阳城。据《唐史演义》记载,阳城,唐定州北平(今河北完县)人,字亢宗,学识洲博,德行高尚,颇有名声。进士及第后,却隐居中条山。李秘荐举其为谏议大夫。京城官民均以为他上任后直进谏议,痛砭时弊。谁知他进京后整日饮酒,不理政事,大失所望。唐贞元十一年(795年)奸臣裴延龄误谄大将陆贽等人,唐德宗欲杀陆贽等人,朝野上下不敢劝谏,只有阳城力谏,帮助陆贽等人澄情事实,使陆贽免于一死。朝中金吾大将军张万福赞道:朝廷有直臣,天下太平矣!从此阳城名倾朝野。后来阳城又力谏德宗不要重用佞臣裴延龄,德宗不听,阳城遂辞官而去,隐居山林。 然奉阳城为福神,则与其抵制进贡道州矮民一事有关。据《旧唐书·阳城传》记载,道州的老百姓因水土原因,身材都十分矮小,每年每户都要进贡男子,号为矮奴。阳城到达道州,禁以良为贱,又悯其编氓岁有离异之苦,乃抗疏论而免之,自是乃停其自贡,民皆赖之,无不泣荷。《新唐书·阳城传》标州人感之,以阳名之。阳城因不怕治罪,不怕丢官,抗旨直谏,拯救道州矮民,道州百姓感其思泽,为民作主,特建祠供奉,尊为福神。大诗人自居易在《道州民》一诗中赞道:道州民,民到于今受其赐,欲说使君先下泪,仍恐儿孙忘使君,生男多以阳为字。 其实道教神系中早有福神阳城的故事,只是时间和名字略有不同而已。据《道藏·搜神记》记载,福神者,本道州刺史杨公讳成。昔汉武帝爱道州民矮,以为宫奴玩戏。其道州民生男,选拣侏儒好者,每岁不下贡数百人,使公孙父母与子别。省刺史杨公守郡,以表奏闻天子曰:臣按《五典》本土只有矮民,无矮奴也。武帝感悟,省之,自后更不复取。郡人德之,立祠绘像供养,以为本州福神。后天下士庶皆绘像敬之,以为福神。 不管是汉代的杨成,还是唐代的阳城,均是因为拯救百姓而得以成神,这充分表明人们对善良和幸福的向往。
神仙大全内容发布系统 Version 1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