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微大帝是道教四御之一(也有六御说法),全称为“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”, 紫微又叫紫微垣、紫宫、紫微星,位处三垣之中的中垣,是星座上属帝王之所居,皇宫又叫紫禁城即是这一来历。道教认为北极星是永远不动的星,位于上天的最中间,位置最高,最为尊贵,是“众星之主”,因此对他极为尊崇。紫微大帝的职能是:执掌天经地纬,以率日月星辰和山川诸神及四时节气等自然现象,能呼风唤雨,役使雷电鬼神。如《九天应元雷声昔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》卷上曰:“北极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。”紫微大帝的神诞日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。 在道教神仙谱系中,最高的神为“三清”。“三清”既指天神所居住的三处胜境:[1]玉清圣境、上清真境、太清仙境,合称三清境;又指分别居住境的道教三位至尊神:玉清大帝元始天尊、上清大帝灵宝天尊、太清大帝道德天尊。三清有四位辅佐的天神,分别是:中天紫微北极大帝、南方南极长生大帝、勾陈上宫天皇大帝、后土皇地祗。紫微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、日、月、星、辰、四时气候,能呼风唤雨,役使鬼神,为万象之宗师、万星之教主;南极长生大帝协助玉皇执掌人间寿天祸福,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、地、人三才,并主宰人间兵革之事;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协助玉皇执掌阴阳生育,万物生长,与大地河山之秀。[2]紫微大帝简称紫微星,位居天的中央,在中国古代民间极受崇拜。 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紫微大帝在全国许多地区供奉,它来源于我国古代的星辰崇拜。北极是北极星的简称,又称“北辰”、“天枢”。居于紫微垣内。《上清灵宝大法》卷四说:“北极大帝则紫徽垣中帝座是也。按《天文志》云:南极入地三十六度,北极出地三十六度,天形倚侧。盖半出地上,半还地中,万星万炁悉皆左旋,惟南北极之枢而不动,故天得以动转也。世人望之在北而曰北极,其实正居天中。为万星之宗主,三界之亚君,次于昊天,上应元炁是为北极紫微大帝也。” 至于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的来历,《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》引《北斗本生经》曰:“昔龙汉初劫,有周上御国紫光夫人于上春日,游玩至温玉池边,方脱衣澡盥,忽感莲蕊九苞,一开发,化生九子,夫人护抱鞠养宫中,志愿性成圣哲,佐辅乾坤,诸子洎壮冠乃各修,园地功行俱满,白昼冲天,并受得三清贵职矣!天皇大帝,长子也,紫徽上宫纪纲,元化众星主领。紫微大帝,第二子,佐北极中目明堂布政下土。” 《后汉书》卷四十八谓:“天有紫微宫,是上帝之所居也。”所以紫微垣又称紫微宫,后来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紫禁城。道教认为,北辰是永久不动的星,位于上天的最中间,位置最高,最为尊贵,是“众星之主”,“众神之本”,因此对它极为尊崇。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谓:“北极五星,钩陈六星,皆在紫微宫中,北极,北后最尊者也;其细星,天之枢也。”并以之为“大帝之座”、天子之常居”。唐代孔颖达《书·说命中》疏:“北斗环绕北极,犹卿士之周卫天子也,五星行于列宿,犹州牧之省察诸侯也,二十八宿布于四方,犹诸侯为天子守上也,天象皆为尊卑相正之法。” 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道经中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的职能是:执掌天经地纬,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,是一切现象的宗王,能呼风唤雨,役使雷电鬼神。如《九天应元雷声昔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》卷上曰:“北极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。”由此紫微大帝受到历代帝王的崇祀,尤其在宋代,常与玉皇大帝一起奉祀。四川大足等地,还可见到宋代塑造的紫徽大帝神像。《明史·礼志四》载:明时,宫廷还敕建了紫微殿,“设象祭告”。其形象是一身帝王打扮,旁边有威风凛凛的武将护卫,十分高贵威严。紫徽大帝的神诞日相传是农历四月十八日。
神仙大全内容发布系统 Version 1.0